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记我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化工学院万永周

发布者:卢进丽发布时间:2019-05-24浏览次数:219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长期以来,“勇于实践”作为一种优秀的习惯被人们口口相传,而这也正是万永周身上一个显著的标签。
本科毕业从业两年后,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毅然重新走回校园;在教学岗位上,他勤勉治学,积极地到投身实践。于他而言,实践,不仅在于自身,也在于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

课堂上的二三事

在课上,万永周总是能深切而细致地感知课堂。

他给本科生上一门叫“化工制图”的专业基础课,感慨道:“学习化工制图这门课就像考驾照一样,不光要学习理论,还要与实践相结合。”经过十几年的教学,他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上课的时候他会先讲解基础理论然后做示范,再让学生当堂尝试,建立起一个互动性的课堂。他还强调,如果想要学好一门课,不仅要课上抓住重点,还要课下勤于练习。“课上课下都必须动起来才行。”万永周笃定地讲道。

在上“化工制图”这门课时,他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带一张A4纸,将课堂重点随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他笑着说道:“等到上机实践的时候,大家就会体会到这些碎片化的笔记有多重要了。”

万永周的课堂是比较宽松和活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纵容学生。他对自己的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状态都很敏感,每次在讲到重点的时候总会习惯性轻轻叩击黑板,提醒那些正在拨弄手机的同学,有时候还会慢慢踱到他们身边,不经意地示意一下。他趣称自己喜欢“上课偶尔带同学们一起开开小差”。一节课上到某个节点,总有那么些同学要撑不住了,这时候万永周就会开他的“小差”,聊一聊自己对某些热点事件的个人体会,等到同学们稍稍舒缓,他的“小差”也就开完了。

致力“实验室”与“实训基地”

万永周本科毕业后,在一家化工企业工作两年,而后又返回学校继续深造。两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他对实践格外重视,也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看法。

在我校化工专业参加国际认证的过程中,他主持了关于化工实验室安全的教改项目。这个项目是对实验室的进一步规范化,譬如对高温设备不仅要做好隔热、防护,还要进一步做好规范标记。这些一方面是为了让实验室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就是给学生强调“安全意识”。他不疾不徐地解释道:“其实,实验室还是很安全的,但如果学生现在没有形成较强的安全观,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除了对实验室安全进行改进,他还喜欢动手调试实验室引进的新设备,虽然化工基础实验室有专人在负责,但他依然十分享受那个自己动手摸索,和设备慢慢“混熟”的过程。

因为对一线化工生产实践的熟悉,万永周还是化工学院煤制甲醇实训中心的负责人。这个实训中心位于文昌校区,是一个大约五百平方米的车间,里面有很多化工生产流程中的常用设备,具有完整的煤制甲醇生产工艺,除了不进行实际生产,在这里与真正的工厂车间基本无异,他每年都会在这里指导本科生进行实践实训活动。

用竞赛让学生投入实践

万永周是我校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主要负责人。他从2014年开始组织筹备这个竞赛。老话讲,“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组织的时候,既没有经费,又没有场地,还严重缺乏参赛经验,他每天要为了竞赛的各种事情四处奔走,忙得脚不沾地。

“第一年参加竞赛是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开头很艰难是一方面,那一届学生的认真和努力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谈论竞赛时,他常常会提及他的学生,或是称赞他们的认真,或是谈论竞赛对他们的影响:“这个竞赛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具体实践,只会纸上谈兵、空讲理论是绝对不行的,参加竞赛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得到质的提升。”

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涉及范围十分之广,故而学生常常会触及到自己的盲区。而万永周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排除困难,或是咨询在化工企业工作的朋友,或是查阅相关资料。他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在学生的项目遇到困境时为他们指引方向,帮助他们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继续前进。

走过了最开始的艰辛,化工设计竞赛在学校组织下氛围越来越浓。学校愈加重视,随着参赛时间累积,指导老师经验愈加丰富、参与竞赛的学生越来越多……万永周指导的一届又一届竞赛团队,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他的团队获得了区赛一等奖,2018年更是一举拿下了国赛一等奖。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在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上,万永周永远在实践着,突破着,前行着。

新闻来源:赵芬奇 杨磊 项力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刘尊旭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