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初的兴趣,他加入了化工学院文化艺术中心,结识了一群怀有相同目标的伙伴。在这里的第三年,他开始带领着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坚定地站在发展文化艺术的最前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在一次次活动中展现文化艺术的风采,推动着学院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
如今的他是化工学院学生会的支柱之一,他的团队也已经成为化工学院文化艺术的代名词。他就是化工学院学生会文化艺术中心主席王兆峰。
在守望中用心传承
“其实现在我们大学生中的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相比(之下反而)了解更多的是网络游戏、潮流事物,这就使得文化工作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对于我们来说,受点挫折、吃点苦不算什么,怕的是得不到重视。”谈到在具体开展活动遇到的阻碍时,王兆峰这样说道。
确实,网络文化的充斥、外国文化的冲击……工作中的这些困难也曾令他感到受挫,但却没有动摇过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之心。他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笔一划尽是故事,挥毫泼墨皆含气韵”,传统文化的魅力值得每个人用心地体悟。在王兆峰的心中,迫切期望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开出大美的花来,起码,他现在所能做的努力就是,让传统文化在学院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
怎么样创新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克服传统文化本身形式单一的缺点;怎么样让传统文化在同学们中间受到重视,吸引更多的同学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成为了王兆峰需要面对的难题。面对这些难题,他选择了迎难而上,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活动之间的可能性与契合点,积极探索活动形式。“每个活动我们都是尽自己所能地追求完美,不断尝试,吸取经验,使以后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他这样说。
用心守望,创新传承,这既是王兆峰对待传统文化的初心,也是他在学生工作中的责任与探索。
在互助中共同成长
“无论是在部门,还是在生活中,我都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王兆峰说道,“学生工作使我收获最大的就是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文化艺术中心的三年里,王兆峰认为对自己而言,最不可或缺同时也最幸运的就是团队伙伴的支持与帮助。
学生工作,就是需要深入在团队里面,积极承担自己的职责开展工作,并努力做到最好。王兆峰深知这一道理,他也是这样实践的。对于一个策划,王兆峰会主动询问团队成员们的意见,认真倾听和接受他们的想法,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
面对同样的任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将他们融为一体,整合出最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团队之所以成为团队,也正是因为它的包容和开放,能够让成员们在相互协作中得到不一样的成长。在说到他的团队时,王兆峰的眼底尽是满满的自豪感,对于背后那些辛苦的付出只字未提。
对于生活中的压力,王兆峰认为最好的减压方法就是与室友、朋友们闲聊,在聊天中增进感情、放松心情。在烦闷之时,他常常选择与朋友们沟通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也在交流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完善自己。
在协调中相辅相成
王兆峰在大一时不仅参加了学生会工作,也在班级担任班长。尽管学生工作任务繁多,他却能够协调好学习和学生工作的关系,并且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谈到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时,王兆峰说:“工作是不会影响学习的,如果出现了问题,根本原因是在于自己的能力不够。”能力,其实正是源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带着这种信念,王兆峰在学习和学生工作中都收获良多。
多提问,多总结,这是王兆峰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仅仅是在学生工作,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他非常重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将自己不会的问题视为前进的动力,督促自己去提问、去真正地弄清楚。
在谈到各类竞赛时,王兆峰提到要多多去尝试,哪怕不能得到名次,但去尝试就是去锻炼自己,大学生活的关键就是在于这一次次尝试的机会,“只有勇于尝试才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大学三年里,他也是这样做的,参加过学校挑战杯选拔赛、高数竞赛、线性代数竞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竞赛等多项比赛,在竞赛中他也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收获到了许多经验。
在如今传统文化式微的情形之下,在王兆峰的带领下,文化艺术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牢牢贯彻了尝试与创新的思想,也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效果。学习上亦是如此,王兆峰在尝试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路走来,他在协调组织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在承担责任中一步步真正成长。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心坚者,不以风雨为险。以传统文化为兴趣,以学生工作为责任,王兆峰甘当默默无闻的耕耘者,带领团队共同探寻,做文化艺术忠实的传承者、弘扬者。以学习为坚守,王兆峰沉下心来,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初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相信心怀执着坚守的王兆峰,将收获更加广阔的人生风景,而他也将带领文化艺术中心在守护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