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投入心灵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她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大批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她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她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她就是化工学院年轻教职工中的佼佼者赵小燕老师。2004年大学毕业后,赵小燕老师凭借优异的成绩在矿大本校保研,跟随魏贤勇教授进行学习和工作,2007年公派赴日本群马大学深造,并于2011年返回中国矿业大学任教。卓越的学业经历、璀璨的科研成果、优异的教学成绩让赵小燕老师在化工学院青年职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化工学院教师中的希望之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赵小燕老师如是说。从2011年上第一节课起,赵小燕老师都时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本科教学方法。说起自己初为人师的场景,赵小燕老师仍感到历历在目,“那天孩子生病,我赶到教室的时候只剩五分钟,又是第一次讲课,所以就很紧张,也没什么经验,几乎就完全是围绕着课件说,扩展的知识也很少。”但有了第一节课的教训,她就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每次都会提前至少15分钟到教室。“有时候我到教室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去。”赵小燕老师说,“在第一节课前,我会提前翻看同学们的名单,查看生僻字的读音,这样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威信。”
赵小燕老师也不断的在优化课前的准备工作,“一开始大多参考经验丰厚老师的课件,自己没有加入自己的思维框架,每个老师其实都是围绕课本展开,但是侧重点会有略微的不同,所以说,经过几年教学,现在的课件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心得,加入新的内容。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开始课件的内容特别的多,因为那个时候不会去扩展内容,现在的话,希望课件能够越简单越好,更多的能够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等,向学生们多科普一下相关知识。”
赵小燕老师非常注重自己的课堂质量,谈及上课方法,她说道,“我最关心的就是怎么把课上的生动有趣,要把学生的状态调整到最好,带动好上课的氛围,我会喊一个第一排的同学,再喊一个最后一排的同学,让他们回答问题,就是通过这些小方法,让学生们保持适当的压力,让课堂效率最大化。”正是几年的教学磨练与经验积累,赵小燕老师实现了教学成绩与学生评价的“双一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赵小燕老师曾担任应化13-1班班主任,并荣获中国矿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模范班主任称号,带领的应用化学班级更有四位同学保研入各大高校研读。作为模范班主任,赵小燕在和我们谈起班级管理的时候显得颇有心得。对于教书育人,她主张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赵小燕老师说:“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学生们都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沉迷游戏或者是其他原因耽误了自己的学习,一步一步和其他同学产生差距。这种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应该不一样。”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赵小燕老师会联系班委和他们多沟通,另一方面她自己也会单独找学生们聊天,找到问题所在。“我会要求学生们定期的组织集体自习或者学习研讨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学习心得。我很重视班级学风的建设,想让他们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
对于学生加入学生社团,赵小燕老师主张精而不多。“我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选择社团一定要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不用多一两个就好。有的同学因为社团或者是班级工作耽误了自己学习,还有的甚至出现挂科现象,那么我会劝他们有所取舍,暂时放下社团和班级工作主抓学习。我就曾经因为挂科问题撤销过班上的一个班长,虽然他在工作方面做得十分优秀,但是我觉得大学主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赵小燕老师在说到这名学生时脸上流露出惋惜之情。赵小燕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更是十分关心。“男生那边我倒不是很担心,偶尔出现矛盾吵个架,互相之间开个玩笑也就过去了,但是女生那边出现矛盾可能憋在心里几个月都解决不了,所以我就经常告诉她们要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同时让班委密切注意宿舍舍友之间的关系。”正是赵小燕老师润物细无声的关心,让班级同学的心拧成一股绳,一起为未来拼搏。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赵小燕老师的优秀科研成果更是有目共睹,近五年来,赵小燕老师共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十篇,EI收录九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两项。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赵小燕老师取得优越成果的背后,正是多年汗水的浇灌与甘愿坐冷板凳坚持下来的结果。她本科期间师从魏贤勇老师研究煤结构,博士期间留学日本更是花了半年时间确定课题。她说:“当初在日本留学期间,确实是对自己很大的挑战。因为语言不通,所要研究的课题更是完全没有接触过,中间过程很辛苦。博士最后要发表成果更是有很大压力。而且有时候课题组条件不足时,更要去其他课题组借用仪器。”正是通过克服重重困难,赵小燕老师培养了一丝不苟和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
赵小燕老师回忆起当初博士期间的峥嵘岁月更是十分难忘。她说:“博二阶段自己怀孕,但那时也要每天去实验室整理数据。生完孩子后一个月就又回到实验室,准备预备审查博士论文发表的一些事物。当时博士快毕业时确实压力很大,因为我认为自己不能给中国留学生团体抹黑。”回国之后,与其他老师构建课题组,组建实验室,仪器大多是赵小燕老师综合留学经验等自主设计。实验室的起步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经过半年的努力,研究工作步入正轨,形成了良性循环。除了科研,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她说:“家庭很重要,但我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实现科研、教学与家庭的平衡。家庭永远不会影响我的工作,我也从没有放弃过科研。”正是赵小燕老师的拼搏,让她实现了家庭与事业的双丰收,她既有现代女性的独立事业,又对母亲一职尽职尽责。赵小燕老师说:“科研最重要的创新。而创新的培养更需要前期摸索实验,严谨的态度至关重要。小到每天记录实验数据,大到论文的撰写。当然我也很高兴看到同学的成长。”
中国地质学家宋叔和曾说:“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她是教师,在讲台上培育知识的幼苗;她是科研先锋,在实验室探索未知领域的奥秘;她更是慈母,在家中不知疲惫的付出。教师节之际,我们祝愿赵小燕老师杏坛花香永存。
作者:化工学院 赵诗璇 王淦 华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