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鲁革命旧址:青春坐标上的红色课堂 —— 中国矿业大学 “燎原二十站,彭城红色行” 星火实践团践行初心使命

发布者:陈之玥发布时间:2025-08-02浏览次数:10

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展馆

7 月 29 日,中国矿业大学“燎原二十站,彭城红色行”星火实践团走进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以红色地标为课堂,在历史现场解码革命精神,让青春坐标与红色基因深度交融,在社会接触中完成知识应用与价值塑造。

这座承载着徐州革命火种的旧址,每一寸砖瓦都镌刻着早期共产党人的奋斗足迹。实践团成员踏入古朴建筑,便以“历史参与者”的视角展开探究:结合中共早期地方党组织建设的理论知识,梳理吴亚鲁从教师身份到革命组织者的角色转变逻辑;对照近代中国工人运动史脉络,分析他在徐州传播马克思主义时选择工人、学生群体作为突破口的战略考量。吴亚鲁不畏艰险的精神,在这样的理论结合实践中变得可触可感,成为成员们理解“信仰力量”的生动教材。

展厅内的史料与文物,成为知识应用的鲜活载体。在1925年《徐州团支部工作汇报》手稿复印件前,成员们围绕“革命组织如何扎根校园”展开深度研讨:有人结合校史资料,考证吴亚鲁在矿大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发展团员的具体路径;有人从社会动员角度,分析工人夜校的课程设置如何贴合群众需求。这份泛黄手稿不再是静态的历史记录,而是成为成员们锻炼历史考证能力、提升社会分析素养的互动教具。

此次在吴亚鲁革命旧址的实践,让成员们在青春坐标上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淬炼。大家表示,这里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地,更是青年成长的 “实践熔炉”:从党组织建设的案例中学习战略思维,从革命宣传的细节中提升社会洞察能力,从先辈的坚守中筑牢理想信念。未来将带着这份成长,把红色印记转化为奋斗动力,以青春之力在时代坐标上书写新的担当。

作者:郭嘉 雷澍 马雅琦

摄影: 郭嘉       

一审:陶冰冰      

二审:马成成      

三审:周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