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内小窑头战斗演示立体图
小窑头烈士陵园建园志
7月29日,中国矿业大学“燎原二十站,彭城红色行”星火实践团走进小窑头烈士陵园,以这片浸染英雄鲜血的红色地标为课堂,在触摸战斗遗迹中解码历史,在缅怀先烈中淬炼青春担当,让烈士精神成为成长路上的精神坐标。
踏入纪念馆,巨型战斗油画铺展的激烈场景扑面而来。实践团成员没有止步于视觉震撼,而是结合历史知识,分析讨论画中战术布局。展厅中央按比例复原的战斗掩体遗址前,成员们俯身观察弹坑与战壕痕迹,有人用手丈量弹痕深度,让“战斗残酷性”从文字描述转化为可感知的身体记忆。
展柜中的文物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农民自卫队使用过的武器旁,成员们围绕“民间力量在革命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分析当地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逻辑;战士们留下的家书中,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引发共鸣,大家对照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跨时空对话中理解“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内核。“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的教材,我们在分析中不仅读懂了历史,更学会了用多学科视角看问题。”实践团成员李浩燃说道。
纪念馆尾厅的烈士纪念墙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成员们陷入沉思。大家并非简单凝视姓名,而是仔细阅读下方史料部分烈士的生平片段,将抽象的“牺牲”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今天,我们的青春就该向着他们的方向奔跑。”
此次深植小窑头烈士陵园的实践,让成员们在红色沃土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成长蜕变。大家表示,这里不仅是历史的纪念地,更是青年锤炼本领的“精神训练场”:从文物解读中深化理论应用,从烈士事迹中坚定理想信念。未来将带着这份浸润初心的成长,让小窑头的烽火精神在青春奋斗中永续传承,以实际行动践行“不负先烈、不负时代”的誓言。
作者:李浩燃 郝大章
摄影:李浩燃 贺勇
一审:陶冰冰
二审:马成成
三审:周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