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窑头烈士陵园:青春与先烈的精神对话 —— 中国矿业大学 “燎原二十站,彭城红色行” 星火实践团践行红色传承

发布者:陈之玥发布时间:2025-08-02浏览次数:10

小窑头革命烈士纪念塔

小窑头战斗二百六十名烈士公墓

7 月29日,中国矿业大学“燎原二十站,彭城红色行”星火实践团成员走进小窑头烈士陵园。这片矗立着英雄丰碑的红色地标,成为实践团成员联结历史与青春的精神纽带——在与先烈足迹的对话中应用知识、锤炼品格,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转化为成长力量。

踏入陵园,广场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个鎏金大字在烈日下熠熠生辉。实践团成员在此驻足沉思,结合中国革命史脉络,梳理小窑头战斗在当地解放进程中的历史坐标,将“局部战斗与全局胜利”的辩证关系融入现场感悟,让纪念碑不仅是缅怀的符号,更成为理解历史逻辑的具象教材。

纪念馆内,文物史料构建起立体的实践课堂。泛黄的战地日记旁,大家分组研读文字背后的精神轨迹,从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中,解码革命者在艰苦环境下的信仰坚守,将“理想信念”的理论认知转化为对具体历史场景的共情。展墙之上的烈士群像与生平史料,引发成员们的深度思考。面对十六七岁年轻烈士的事迹,大家围绕“青春的价值选择”展开讨论,结合当代青年的成长困惑,思考如何在和平年代延续“少年强则国强”的担当;了解到战士舍身掩护大部队的壮举时,成员们从伦理学角度分析“牺牲精神”的当代意义,将革命信仰的崇高性与现实生活中的责任担当相联结。

此次在小窑头烈士陵园的实践之行,让成员们在红色地标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价值观重塑。大家表示,这里不仅是历史的纪念地,更是青年成长的“精神熔炉”:从历史坐标的梳理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从文物解读中强化知识应用水平,从烈士事迹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未来将带着这份与先烈对话的感悟,让红色基因成为青春征程的信仰坐标,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作者:李浩燃 郝大章

摄影:李浩燃 贺勇 

一审:陶冰冰    

二审:马成成    

三审:周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