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山内红色教育文化园
宿北大战战史长廊
7 月 30 日,中国矿业大学“燎原二十站,彭城红色行”星火实践团走进马陵山,以红色遗迹为课堂,在实地探寻中解码革命历史,在与历史对话中锤炼担当品格,让战火岁月里的初心力量成为青春成长的养分。
马陵山层峦叠嶂间,每一处石阶、每一块石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实践团成员沿着山间小路前行,首站抵达八路军后方机关旧址。这处山石垒砌的低矮院落里,墙体上的弹孔记录着战斗的痕迹,屋檐下斑驳的木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当看到井壁上“坚持”二字的刻痕时,成员们结合学习过的历史中敌后抗战的艰难处境,解读这两个字背后蕴含的信念力量——“这不仅是简单的文字,更是先辈们面对困境时的精神坐标,让我们对‘理想信念’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行至山腰的战斗遗址群,裸露岩石上深浅不一的坑洼引发了成员们的深度思考。大家对照宿北大战的史料记载,在岩石旁推演分析地形对战术部署的影响,将军事理论知识与实地场景相结合。有成员拿起石块比划弹痕形成的角度,试图还原当年枪战的激烈程度,在这样的互动中,“战斗残酷性”不再是抽象的描述,而成为可感知的历史细节。
“这些红色遗迹是会‘说话’的教材,我们在触摸、观察、推演的过程中,完成的是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和价值观的重塑。” 实践团成员贺勇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此次马陵山之行,实践团成员们以实践者的姿态深入红色地标,不仅读懂了遗迹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更在社会接触中实现了自我成长——从历史细节中汲取信念力量,从实地分析中锤炼思维能力,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真正融入青春血脉。
作者:李浩燃 郝大章
摄影:李浩燃 贺勇
一审:陶冰冰
二审:马成成
三审:周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