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矿大附中初中部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矿附‘胶’力筑未来”胶体光影探索训练沙龙的科普研学活动。矿大附中初一(三)班的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在实验中心老师们的指导下,完成了系列趣味与深度兼备的胶体科学实验,近距离感受了科学的魅力。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化工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质资源的科普功能,激发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实验中心为此精心设计了三大实践模块,将抽象的胶体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可操作的探索体验。
模块一:初探胶体世界,捕捉“丁达尔效应”的灵动光影
在实验教师的讲解下,同学们首先学习了胶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进一步探索了胶体的性质。当一束激光穿过透明的胶体溶液,一条清晰的光路在黑暗中显现——这一神奇的“丁达尔效应”引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惊叹。通过直观对比胶体与溶液的区别,胶体粒子散射光的特性深深印入同学们的脑海。
模块二:实操精密仪器,揭秘胶体稳定的科学内核——Zeta电位测定
为深入揭示胶体稳定的奥秘,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使用精密仪器-微电泳仪,对自制的黄豆蛋白胶体进行了测定。当屏幕上的测试图像直观显示出胶体颗粒表面带电,并通过实验判断电荷的电性及核电强度。同学们恍然大悟:“原
来胶体之所以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颗粒们都‘带着相同的电荷’,在相互排斥!”这一环节让同学们亲身接触到科研前沿的测量手段,理解了表象背后的微观原理。
模块三:实践“点卤”工艺,探究温度对胶体失稳的调控作用
“点卤”模拟实验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像小小科学家一样,严格控制温度变量,观察不同温度下电解质如何打破胶体颗粒的稳定体系,导致胶体的聚沉。他们细致记录胶体聚沉效果的变化,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条件控制”在科学实验与工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本次活动是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化工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务社会、辐射基础教育的生动实践。实验中心负责人表示,为中小学生组织研学活动是为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为他们打开一扇望向科学前沿的窗口。矿大附中带队老师给予高度认可,认为这种“走出中学课堂,走进大学实验室”的模式,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点燃了他们的科学梦想。
未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继续深化与矿大附中的研学合作,策划优质的科普研学项目,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的后备力量贡献力量。
编辑: 袁 玲
审核:王启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