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教务通知(2017)第 45 号
关于做好2017届本科生毕业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做好我校2017届本科生毕业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与推荐工作,根据《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中矿委﹝2013﹞34号)和《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中矿大教字﹝2009﹞65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毕业答辩工作
1、各学院应成立本科毕业答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系(所、教研室)主任及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统筹指导本学院本科毕业答辩各项工作。各学院应依据具体情况,设置若干个专业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由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外聘专家组成,外聘专家由各学院自定。答辩委员会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一般不少于3人,另设秘书1名。
2、每名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但应不低于25分钟。其中学生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为10-15分钟,答辩委员会围绕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及专业知识和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15-25分钟。提问问题时原则上采用即问即答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参加其指导学生的毕业答辩。
3、毕业设计(论文)团队的答辩先由课题组成员进行子课题答辩,然后由团队组长进行团队整体答辩。团队答辩除考查原规定内容外,同时考查团队的协作性。答辩小组要分别给出子课题答辩成绩和团队整体答辩成绩。
4、毕业设计(论文)首次答辩成绩根据各学院2014年制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核办法给定。成绩设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其中获得优秀成绩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
5、答辩时间安排。首次答辩时间:2017年6月12日-6月14日;二次答辩时间:2017年 6月 19日。
6、二次答辩有关要求。① 二次答辩比例:依据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抽检结果以及2017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专家评分结果,确定各专业二次答辩比例和人数下限,具体人数由教务部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内设置。② 二次答辩成绩评定:二次答辩成绩不能为优秀。③ 毕业设计(论文)存档:凡参加二次答辩学生的首次和二次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均需存档。
7、答辩分组、评阅和评分。答辩分组、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答辩及综合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成绩均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内完成。
二、评优工作
(一)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1、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标准为: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立论正确、论据充分、论述清晰,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到见解;设计(论文)内容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为优秀。具体评选标准见《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
2、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由各学院推荐,学校进行评审和表彰。各学院按当年毕业生人数2%推荐校优,名额见表1。
表1:各学院校优推荐名额分配表(含省优推荐名额)
序号 | 学院 | 名额 | 序号 | 学院 | 名额 |
1 | 安全工程学院 | 4 | 11 | 矿业工程学院 | 6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4 | 12 |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12 |
3 |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 11 | 13 | 数学学院 | 2 |
4 | 公共管理学院 | 5 | 14 | 体育学院 | 2 |
5 | 管理学院 | 11 | 15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2 |
6 | 化工学院 | 9 | 16 | 物理学院 | 2 |
7 | 环境与测绘学院 | 7 | 17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7 |
8 | 机电工程学院 | 7 | 18 |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7 |
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8 | 19 | 建筑与设计学院 | 6 |
10 | 职教部工程技术学院 | 9 |
|
(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选
1、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从当年直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中产生,评选标准为:
(1)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指导细致深入,及时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度,鼓励学生创新。
(2)工作作风严谨,认真负责,能严格按照《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工作质量得到本专业师生的公认。
(3)所指导学生的课题符合专业教学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任务书填写完整规范。
(4)对学生的开题、外文翻译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和内容的评阅认真细致,评语撰写公正、恰当,并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资料均符合规范化要求。
(5)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高,当年指导的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有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2、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由学院推荐后报学校审批,各学院按当年指导教师的5%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名额分配见表2。
表2:各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推荐名额分配表
序号 | 学院 | 名额 | 序号 | 学院 | 名额 |
1 | 安全工程学院 | 2 | 11 | 建筑与设计学院 | 3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 12 | 矿业工程学院 | 3 |
3 |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 5 | 13 |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6 |
4 | 公共管理学院 | 3 | 14 | 数学学院 | 2 |
5 | 管理学院 | 5 | 15 | 体育学院 | 1 |
6 | 化工学院 | 4 | 16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2 |
7 | 环境与测绘学院 | 4 | 17 | 物理学院 | 2 |
8 | 机电工程学院 | 4 | 18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4 |
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4 | 19 |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5 |
10 | 职教部工程技术学院 | 5 |
|
(三)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
1、推荐办法
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从学院推荐的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排名前列者中产生,主要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质量、能力水平、撰写和规范、创新与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查,学院可参照《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见附件1)进行推荐并排序。
2、名额分配
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由各学院推荐,在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里产生,推荐名额包含固定名额和增量名额。
(1)固定名额
根据学院本年度毕业学生人数和上一年度省优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获奖情况确定,具体规则如下:
①按当年毕业学生人数的千分之五(四舍五入,千分之五不足1的按1个名额计算)推荐。
②上一年度省优一等奖获得学院奖励1个推荐名额(省优文件未下发,以省优公示结果计算)。
③品牌专业名额仅限于品牌专业,具体见表3。
表3:各学院省优毕业设计(论文)推荐名额分配表
学院名称 | 当年毕业生人数 | 千分之五计算名额 | 省优奖励名额 | 品牌专业名额 | 最终推荐名额 |
安全工程学院 | 185 | 1 |
| 1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92 | 1 |
|
| 1 |
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 572 | 3 |
| 1 | 4 |
公共管理学院 | 232 | 1 |
|
| 1 |
管理学院 | 552 | 3 | 1 |
| 4 |
化工学院 | 438 | 2 | 1 | 3 | |
环境与测绘学院 | 368 | 2 |
| 1 | 3 |
机电工程学院 | 360 | 2 |
| 1 | 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384 | 2 |
|
| 2 |
建筑与设计学院 | 279 | 1 |
|
| 1 |
矿业工程学院 | 309 | 2 | 1 | 1 | 4 |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619 | 3 |
|
| 3 |
数学学院 | 82 | 1 | 1 |
| 2 |
体育学院 | 83 | 1 |
|
| 1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108 | 1 |
|
| 1 |
物理学院 | 82 | 1 |
|
| 1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357 | 2 |
|
| 2 |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66 | 2 |
|
| 2 |
职教部工程技术学院 | 443 | 2 |
|
| 2 |
(2)增量名额
增量名额数量不设上限,但需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① 在校期间有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的高水平文章(被SCI、SSCI、A&HCI、EI(会议论文集除外)、CSSCI检索)。
② 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三、材料报送
(一)时间及内容
材料提交清单及要求 | |||||||
序号 | 材料归属 | 材料名称 | 材料格式 | 材料介质 | 材料数量 | 报送截止时间 | 备注 |
1 | 校优 | 校级及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附件2) | excel | 电子+纸质 | 2 | 6月16日 |
|
2 |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推荐汇总表(附件4) | excel | 电子+纸质 | 2 |
| ||
3 | 毕业设计(论文)压缩稿(附件3) | word | 电子+纸质 | 2 | 字数在2000-3000之间 | ||
4 | 省优单篇 | 毕业设计(论文)压缩稿(附件3) | word | 电子+纸质 | 2 | 字数在2000-3000之间 | |
5 | 毕业设计(论文) | 电子+纸质 | 2 |
| |||
6 | 查重报告 | 电子 | 1 |
| |||
7 |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附件5) | word | 电子+纸质 | 2 |
| ||
8 | 答辩评阅材料 | 电子 | 1 | 包含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及答辩及综合成绩等内容的原件扫描 | |||
9 | 附件材料 | ZIP或RAR | 电子 | 1 | 与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等直接相关的程序、数据、图纸、多媒体作品等 | ||
10 | 其他支撑材料 | ZIP或RAR | 电子 | 1 | 指与该毕业设计相关的获奖及论文发表情况等方面的说明材料 | ||
11 |
| SCI、SSCI、A&HCI、EI(会议论文集除外)、CSSCI检索证明 |
| 纸质 | 1 | 限于省优增量名额,固定名额不需要提供 | |
12 | 省优团队 |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团队优秀毕业设计推荐表(附件6) | word | 电子+纸质 | 2 |
| |
13 | 团队毕业设计(论文)总报告 | 电子+纸质 | 2 | 要求5000字以上,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分工明确,论述完整 | |||
14 | 团队毕业设计(论文)总报告查重报告 | 电子 | 1 |
| |||
15 | 团队每个成员的答辩评阅材料 | 电子 | 1 | 包含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及答辩及综合成绩等内容的原件扫描 | |||
16 | 团队每个成员的毕业设计(论文) | 电子+纸质 | 2 |
| |||
17 | 团队每个成员的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报告 | 电子 |
|
|
| ||
18 | 学院答辩总结 | word | 电子 | 1 | 6月30日 | 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内提交 |
(二)相关要求
1、要求报送的纸质材料上交一份至实践教学办公室(行政楼A321);要求报送的电子文档打包命名:学院-毕设答辩材料,发送至实践教学办公室邮箱cumtsjk@126.com。
2、毕业设计(论文)纸质档存档备查。
3、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由教务部统一发放,请各学院按照规定的内容与格式进行装订打印,不得手写(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4、联系人:牛贵兰,电话83590152。
附件:
1.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
2. 2017届本科生校级及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3. 毕业设计(论文)压缩稿模板。
4.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推荐汇总表。
5.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
6.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团队推荐表。
7.2017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8.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
教务部
2017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