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有痕,非遗不息”文化传播实践团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学工办发布时间:2021-08-31浏览次数:423

蒙耀远教授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实践团成员与水族儿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响应“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号召,中国矿业大学“流水有痕,非遗不息”文化传播实践团以“水书习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于7月16日至8月1日前往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一系列非遗现状调查与文化传播活动。

7月16日,实践团召开会议,讨论本次社会实践的日程安排、活动内容、人员分工等问题,本次会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具体的活动细节,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

活动中期,实践团成员深入都匀市归兰乡,开展田野调查,了解水书习俗的发展现状。田野调查在怎雷村村支书的帮助下,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不同年龄段归兰乡水族村民。调查结果显示,水族老人对水书的了解较多,但仅局限于口语层面;年轻人对水书基本没有了解。水书作为水族文化的载体,在传承水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水书学习难度大、读音复杂等原因,水书的传承仅靠少数人维持,水语也仅局限在水族内部交流时使用,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水语逐渐走向没落,淡出人们的视野。收集了一手资料以后,实践团成员前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蒙耀远教授带领下参观校内民族展览馆。教授敲击水族铜鼓,展示水族的独特风采,并取出档案室内的水书原件,让成员们近距离感受水族千年文化的宝藏。

7月28日,实践团前往九阡镇扬拱毕当山参与千霞节,深入了解水族民族文化节日,拍摄纪录霞节的祭祀全过程。祭祀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采访贵州民族大学潘朝霖教授,并参加大型民族文艺庆典活动,与水族村民手牵手共同庆祝,陈家燕同学演唱了水族民歌《河上归》,受到了水族村民的热烈欢迎。活动最后,实践团走进了板卯村祠堂,观看祭祖仪式。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了解了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体会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魅力。传承一种文化,保护一方真情,流水细有痕,生生永不息。


作者:张文健 刘婷婷

摄影:张文健

审核:孙志强